') //手機端樣式 } } browserRedirect();
新華網成都10月27日電(吳曉)生產、生活、生態在這里三位一體無縫銜接,宜居宜業的優良環境,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10月27日,“走進錦江軟件園”主題觀察團系列活動之媒體觀察團活動在成都錦江軟件園舉行,來自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的記者打卡錦江軟件園,感受成都市錦江區的城市發展新變化。
“在這里,我看到了成都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的深度融合?!泵襟w觀察團的一名記者了解白鷺灣科技生態園的未來規劃后說道。據了解,白鷺灣科技生態園項目位于錦江軟件園起步區,規劃面積約3650畝,是錦江軟件園“一道九園”示范園區,也是深圳攜手成都合力打造的科技生態創新示范園區和成都市首批未來公園社區示范點位之一。園區致力于構建公園里上班的生態園區、智慧生長的科技園區、平臺賦能的創新園區,顯示出未來公園社區“新樣板”。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效果圖
數智社區——高質量產業發展高地
“我們以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為主方向,聚焦智慧醫養、智慧交通、智慧物聯等主導產業,構建高質量產業發展高地?!卞\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鷺灣科技生態園以“上下樓即上下游”的豎向布局、服務為中心的平面布局為指引,沿公共廊道和開放空間形成“第三空間”,沿街界面創造“首層活躍度”。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
據了解,“上下樓即上下游”的豎向布局是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的實際空間需求,將其“堆疊”放置于不同樓層中,實現入駐企業互聯互通??罩挟a業園的打造,有利于頭部企業發揮牽引帶動效應,通過其帶來的專業化程度提升、知識溢出引領成熟企業持續升級,反哺初創企業發展,形成產業共贏新生態。
“我們擬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投資數億元組建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數據中心,預計5年后員工人數將達上千人,研發人員占比超80%,共同構建凝思軟件北京、成都‘雙中心’布局?!彼拇架浖邢薰鞠嚓P負責人表示,錦江軟件園緊挨著高新區金融城片區,對科技型企業有帶動作用,同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擁有健全的商業配套,對人才的吸引和穩定有重要作用,“有年輕人的地方就有未來”。
據了解,目前園區已累計對接目標企業1200余家,招引落地蜀道集團、凝思軟件、國任保險等數十家重點企業,意向簽約軟通智慧、達實智能等40余家企業。根據規劃,白鷺灣科技生態園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后5年內,要形成西南地區特色鮮明的人工智能產業優勢集群,聚集超15家行業領軍企業和500家自主創新中小型企業;總體實現年產值22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占比超30%。
一名媒體記者將錦江軟件園的建設形容為“一‘鷺’狂飆”:“白鷺灣科技生態園猶如一座超強磁場社區,為‘再建一個產業錦江’源源不斷地引入新動力?!?/p>
白鷺灣數字總部港起步區建設項目
煙火社區——高品質生活示范社區
燈等車、燈等人、自動駕駛……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車路協同場景展示現場,科幻電影中的“黑科技”正在逐漸走入現實。作為“成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承載地之一,錦江區車路協同試點項目于2021年12月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納入第二批次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先行試點。
10月27日,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車路協同場景展示現場
“項目于2023年5月10日進場開始基礎設施建設,采用無線通信和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對錦江大道、錦陽大道構成的‘中’字形示范道路及高速路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構建‘聰明的車、智慧的路、綜合的站、強大的云’?!卞\江區車路協同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樣板場景的云控平臺、高清地圖、路側設備、云資源部署等數字底座建設,建成后將打造全國首個涵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鄉村公路相融合的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全路況示范區,全面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公交車和特種車輛的全場景體驗。
“以車路協同為代表的技術屬于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集大成應用,錦江區現代化的氣質和含金量更高了,智能化、數字化的城市能級提升了,出行體驗更好?!眳⒂^車路協同項目后,一名媒體記者有感而發。
據悉,為方便園區企業和員工出行,錦江區住房建設和交通局協同東星公交公司、興錦白鷺灣公司已初步擬制了金融城東站、金石路站公交接駁專線方案?;凇疤鞓?慢行+TOD”的零碳交通體系連接將成為產業與生活的“上班路”與“回家路”,交通減量、減耗、減排的同時,促進人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據了解,未來,白鷺灣科技生態園還將通過人群畫像及需求調研,搭建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生態圈,吸引“科技+商業”復合人才,并針對該類人群需求進行分析,根據其生活方式、習慣,定制化滿足細分需求,完善多元服務空間、公服配套和商業配套。
青綠社區——高水平低碳智慧園區
“風棲青綠、煙火智灣”,在公園里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去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走一走或許能夠找到答案:碧波蕩漾,白鷺紛飛,綠道穿梭,溪水環繞……科技創新園區與青綠水岸、煙火里巷,在這里只需一個轉身,就能無縫銜接。
“園區通過風廊冷島、明渠碧道等方式打造微風社區,實現100%建筑物自然通風,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相較于普通建筑,能源成本可以節約40%?!睋嚓P負責人介紹,園區在規劃建設中貫徹低碳環保綠色的理念,與周邊1870畝的環城生態公園一體設計、整體打造,布局中央綠軸、生態公園、社區公園、產業公園,連接空中層、地表層、地下層,實現慢行道路滲透成網、無縫銜接錦城綠道。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設計效果圖
在“地上公園”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地下空間”也在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成都市第九污水處理廠和洗瓦堰再生水廠每天生產的120萬方中水,通過整體布局地下管網、泵站提灌實現回用,對錦江區20公里中小河流溝渠進行生態補水,灌溉成都環城生態帶1萬余畝農田。
“中水回用項目不僅是貫徹‘雙碳’理念的‘綠’項目,更是穩定收益的‘金’項目?!卞\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白鷺灣科技生態園、中國生物科創谷兩個園區正在建設中水綜合儲能站,以儲備供能替代目前以電力為主的供冷供熱模式,將對24棟產業樓宇、8400余家企業進行中水能源供給,預計每年可產生約1億千瓦時電量同等的收益。
“錦江軟件園將生態本底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推窗見綠、出門即景’的生態環境將會吸引更多的創新人才安居樂業,‘公園里辦公’‘公園里生活’,將在這里成為現實?!币幻^察團媒體記者感嘆。